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,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高密境域繁衍生息。“古唐、虞青州域,为禹封国”(清康熙版《高密县志》)。《史记·乐毅传》“乐氏之族有乐瑕公、乐臣公,赵且为秦所灭,亡之齐高密”,为史籍首出高密一名。《水经注·潍水》:潍水“又北过高密县西。应劭曰:县有密水,故有高密之名也。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,盖密水也。”此为对高密一名较早的解释。
高密市
秦置高密县后,治城阴城(今井沟镇前田庄东),属胶东郡(治即墨,今平度市东南)。
西汉,高密县先属胶西国,改高密国(俱都城阴城)。
新莽天凤元年,改高密曰章牟。东汉复称高密,属高密国(都城阴城)。
三国时,高密县归魏,属城阳郡(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
西晋怀帝永嘉之乱后,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,高密县先后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后燕、南燕等国。其上属皆相因袭。南燕亡后,又归东晋,属高密国(都黔陬,今胶州市黔陬村东)。
南北朝时期,南朝宋时,高密县属高密郡(治桑犊,今潍坊市坊子区泉河头附近)。北朝元魏、北齐、北周时,高密县仍属高密郡(元魏治高密,即城阴城;北齐移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
隋文帝统一全国,高密县移治今柏城镇故献。初属密州,复改称高密郡(俱治东武,今诸城市)。
唐建国,高密县治移今市区(战国前夷维国都城,汉为夷安县治)。初属高密郡,改称密州,又改州为高密郡,后又改称密州(俱治今诸城市)。
五代时,高密县上属仍为密州。
北宋与金,高密县属密州(仍治今诸城市)。
元代,高密县属胶州(治今胶州市)。
明代,高密县改属莱州府(治掖县,今莱州市)。
清,初沿明制,光绪三十年,胶州升为直隶州,高密县改属胶州(治今胶州市)。
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,高密县先属胶东道(治今烟台市),1925年,改称莱胶道。1928年裁道,县直属山东省政府。
1938年,日军入侵高密后,至1947年全境由中国共产党解放,此间曾有共产党领导的县民主政府和国民党县政府(驻南乡王十字庄)并存,还有伪县政府(驻县城)。
1944年9月,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,在王干坝(今属姜庄镇)一带建立高密县政府,同年11月撤销。1945年7月,在县境西乡成立高密县人民民主政府,同年12月撤销。是年8月在沟里路(今属胶州市)建立潍东县民主政府,9月改称高密县。以上之民主政府,俱属滨北专区。是年11月,在胶县朱家屯成立胶高县政府,辖胶县和高密县部分村庄。后县政府迁至夏庄(今高密市夏庄)。1949年撤销胶高县时,原属高密的部分村庄复回高密县。胶高县,先属南海专区,1946年改属滨北专区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,高密县初仍属滨北专区。1950年5月改属胶州专区。1956年3月划归昌潍专区。1967年2月昌潍专区改称昌潍地区,1981年5月改称潍坊地区,1983年10月改称潍坊市,高密县均顺次属之。
1994年5月18日,撤销高密县,设立高密市(县级),以高密县的行政区域为高密市的行政区域。高密市归潍坊市代管。